第80章第八十章(改错字)(2 / 2)

我妻福星高照 灰蓝 4506 字 2个月前

二叔当年因着岳父丧礼上辱没妻妹的事投鼠忌器,这个把柄今日也是很有用的——《大庆律》规定:凡夫妻间、或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有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恩断义绝。

宋师竹最近刚好在封恒的律法书里温习过这一段,十分为二叔二婶担忧。

李氏摇头道:“你二叔的律法学得比你好。”有宋文朔在旁边看着,以他谨慎的性子,妯娌要是真的做得太过分,不会不管的。

“再者,冯族长人老成精,这件事一揭发,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你二叔,可后头一连串有牵连的人,通通都逃不出去。”现在弟妹只是在外头给冯氏族人难堪,还没真的触及到冯族长的底线。要是真的触到了,冯族长今日就不是这样的软和态度。

听她娘胸有成竹,宋师竹才放心下来。因着心绪放松,她才琢磨起了一些她觉得不大对劲的东西。

刚才她从纱窗里一眼看到冯族长身后的年轻人,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不会就是李随玉开的那一朵苦桃花吧

她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又庆幸她先前提醒过李随玉最近不要出门,否则这朵桃花看着就是一幅渣滓模样,开成之后一定忒苦了。

…………

宁氏看着手里的信件,不敢置信道:“冯家人这是威胁我吗,他们凭什么威胁我”要不是受二堂兄所托,宁氏根本不会淌这趟浑水。没想到吃力不讨好,居然还惹了一身腥。

信里道,宁氏不能帮忙处理宋氏的麻烦,希望她退而求其次,帮忙引见如今在府城里的李二姑娘。

“就这样一只癞蛤/蟆,也敢肖想随玉。”她嗤笑了一声,将信扔在一边,李家这一辈只有两个姑娘,如今待字闺中的仅剩下李随玉一个,冯家人还真敢想。

她又深深呼出一口气,“二堂兄的忙,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那个敢给她递这封信的冯家子,她没有把他给撕了,已经算好了。

“可是那个女人要是继续在京城兴风作浪,大驸马一定会被连累的。”丫鬟忧心道。

“我能怎么办,从琼州府去京城,少不了得一个月的路程,等我过去,黄花菜都凉了。”宁氏自嘲道。先前二堂兄一直压着那家人进京,不也是想着离得太远,他们无法施为吗。

现在宁氏也是如此。不过就算她现在在京城,还能亲自下场为那对兄妹站场吗。宁氏一想起他们的身份,就觉得嫌恶。

她道:“好了,别再想这件事了。”李随玉虽然与她有矛盾,可她要是真的便宜了冯家那些人,外面的人可不得把李家给笑死。

宁氏的势利眼素来一视同仁,在她看来,冯氏的人出身府城,确实比宋师竹好了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从头到尾,她根本就没把冯家的人看在眼里。

可她没想到,没有她的引见,冯家人还是走到了李随玉面前。

宋师竹怀孕之后,经常会和李随玉通信。这一日便发现李随玉给她的信里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兀的名字。她把送信的丫鬟拉住,仔细问了起来。

送信的丫鬟了然道:“封娘子说的一定是冯少爷吧”她笑,“这件事说起来也是凑巧。”

李家每三个月都会往琼州府的慈孤所捐赠一批米面钱油。这件事一向由李随玉负责的。

可前两个月因着大雨不断,李家庄子里许多庄稼被浸死,这一季的捐赠便要从外头购买。

恰巧李家合作的粮店在供应上出了问题,那位粮商亲自过来道歉——

“冯少爷当时是陪着冯粮商一块上门的。”丫鬟道,“冯少爷是这位粮商的族人,听说我们家姑娘买的这一批米面是为了捐给慈幼所后,就在姑娘面前打了包票,说会在三日内把答应好的粮食调度过来。”

丫鬟想到了什么,又笑道:“封娘子不知道,这位冯少爷十分好笑,当时一直说这份生意里有他参股,坚持要双倍赔偿给姑娘,他旁边的冯粮商脸色都绿了,也不想想我们家姑娘是缺这点钱的人吗。”

“我们姑娘当时在屏风后没有见着他的面,过后还好奇问我,说是这位冯少爷是不是长得一幅傻子样。”

宋师竹却不觉得好笑,多少男人就是用一幅憨厚老实的面孔去欺骗姑娘的。

不过在听到他们还没见面后,她还是松了一口气,又立时决定给李随玉写回信。

她把冯族长当日来家里说的话,全都写在信上了。宋师竹写完几张纸后,看着信纸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确保自己把冯族长的丑恶嘴脸全都写出来时,才放松下来。

那一日她从窗里看到了,冯远秋长得还是不错的,剑眉星目,少年意气,小姑娘最容易被长得俊俏的人给骗了。

李随玉接到她的信后,哭笑不得,她不过是提了一句粮商身边的少年郎说话有理有据,道歉态度也十分诚恳,宋师竹就能紧张成这样。

她放下手中的信,眼里的笑意像藏着星子一样璀璨亮眼。

李老太太在她对面,问明了事情经过后,笑着道了一句:“封娘子到看着是个义气的人,不枉你和她这么要好。”她顿了下,突然道:“封娘子出嫁之后,还未曾取字吧”

李随玉听曾祖母这么说,就知道李老太太起了兴致了。

她笑道:“没有听宋姐姐说过她有表字。”

李老太太沉吟一下:“你们小辈之间说话没有忌讳,我若是出面,封娘子不接受便是不尊敬了。我看她为人通透,蕙质兰心,蕙心一字十分适合她。”她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如今的太后娘娘,便喜欢以表字称呼人。”

以后的事情谁会知道呢。

在李老太太看来,儿子的这对徒弟徒媳,年纪轻轻,才学俱佳,既有运势,又有品性,以后能走到哪一步,还真是不好说。

要是有朝一日能用得上“蕙心”这个字,也是宋师竹的造化了。

“那我下回在信里跟宋姐姐说一说。”李隨玉却没有察觉到曾祖母话里的不同寻常,她在口里念了几下,也觉得十分顺口。

宋师竹没想到自己居然比封恒先得到表字。

李老太太是一品夫人,又是大儒之母,她出口为她取字,真算得上是殊荣了。李氏也十分高兴,当时宋师竹及笄时,她的字用的是她的小名“竹娘”,因为宋师竹觉得不好听,家里便极少跟外人提起。

李氏想到先前的事,还瞪她一眼,不明白她别扭什么,竹娘多好听啊。

宋师竹眉毛一拧:“怎么不叫我师娘,师娘也好听!”竹娘听起来就跟猪粮一样。

李氏觉得闺女强词夺理,不愿跟她起争执,想了想,又笑道:“蕙心这个字还是不错的。”

宋师竹也觉得挺好听的,以前人家在外头都叫她封娘子,以后她就有别的称呼了。

《礼记》上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女子十五及笄,笄而字。”但是时下男子的交际场合多以表字互相称呼,女眷圈子却喜欢以夫姓冠名,称之为某夫人、某太太。

比起《礼记》成书时的环境,真的是一种女性地位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