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 / 2)

血魂1937 负凌云 5010 字 2个月前

9201

在民国二十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军队内部从始至终都存在着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外患没有的时候存在着,外患到来的时候仍然没有放松过,这也算是民国军事史的一大特色了。

这个问题最早产生于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的时期,虽然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政府军。但由于第一批成立的八个军在本质上就分为八个派系,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又有各路军阀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这就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派系环境更为复杂。

简单来说,民国政府的军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自己组建,一个是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这便是中央系和地方系,也就是后来的中央军和杂牌军

而中央系的主要力量又分成两股,一股是先总理早期在广州组织的粤军,另一股力量则是最高当局教导出来的黄埔军校学生,也就是政客口中的“黄埔系”。

和中央系相比,地方系的来源和组成就比较复杂了

这些地方军队有从清朝袁世凯的北洋军发展而来的,也有从革辛亥革命中冒出来的,还有部分其实就是招安的土匪部队。

除了数量众多,地方杂牌军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派系庞杂。光明面上地方军队就有东北军、西北军、晋军、新桂系、马家军、滇军、川军、粤军、湘军、黔军等十大股,实际的数量还远远不止。

就拿四川的杂牌军来说吧,虽对外都称做川军,但其内部却分成十几股之多,之间互不统属,各有渊源,其实并非一股完整的势力。

而且这种情况并非川军独有。滇军、黔军,湘军等多数南方军阀也都是如此,虽然打着一省的旗号,但实际上都是同一省区内不同军系的集合而已。

在军阀混战中,最高当局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可因为最高当局自身的实力有限,再加上又有日本在一旁不断捣乱,所以最高当局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政府的统治。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之中,杂牌军在中国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以抗战前的1933年颁布的部队序列为例,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编制的军队共有171个师和40个独立旅。不在此列而仍与中央军保持对立的西南新军阀等计有65个师又18个独立旅。这众多军队中,中央军嫡系部队仅27个师又5个旅,其它209个师和53个旅都是杂牌军。

“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军的入侵和全面抗战的暴发,来割据一方的军阀纷纷涓弃前嫌,统一在南京政府的抗日大旗之下。此时的“杂牌军”的数量也达到了空前。

截至1938年11月,武汉军委会节制的部队共有104个军、5个骑兵军,合计228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其中共有43个师是中央军,其它197个师便是杂牌军了。

扛着同一面大旗,却并不代表就是一支完整的军队!相反,在这样的局面下,又出现了新的分类标准,硬是将几百万中国军队划成了三六九等。

根据各武装力量在武汉政府军委会的受重视程度,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如今被分为嫡系军队、中央军、地方军队、保安团和民团这五股力量。

其中最风光的自然要数最高当局的嫡系军队,抗战前的“德械师”、教导总队,如今的第25集团军、200师、第74军都属于此列。

这些部队都是最高当局和军委会的宠儿!总是受到特别的照顾,武器、弹药、被服、粮饷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无限制的补充,令地方军队羡慕得很,也嫉妒得很!

排行第二的中央军待遇也不差,一切费用都由中央政府拨给。装备的消耗也基本可以得到及时补充。

而排行第三的地方杂牌部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即便是在他们归顺中央政府之后,这些杂牌也只能从军政部得到部分拨款,剩下的大部分只能靠他们自己在地方筹集。

而军委会给杂牌军队补给的武器装备更是极差,基本上全是中央军淘汰下来的东西,但军委会派给杂牌军的任务却往往又是最困难损失最大的活。

这样的落差,大大的挫伤了地方部队为首的杂牌军队的感情, 杂牌军在嫡系军队面前常常忍气吞声 ,使得他们的不满情绪日甚一日。

中央系与地方系不和的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他使得中国军队内部矛盾重重。

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又总让杂牌充当炮灰。所以杂牌军为自保,常常会出工不出力。再加上即便是同一系统的中国军队,时不时还会因为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部队、中央军与杂牌之间的互不信任,面和心不和。

结果杂牌军这样的表现,让最高当局越发认定杂牌战斗力不如嫡系和中央军,于是变本加厉的搞区别对待。

在这样的强力打压下,杂牌军的日子自然更加难过

需知抗战开始后,在全民族抗战的大旗号召下除晋绥军、马家军、新桂系、刘文辉川军和滇军等少数军系仍保有或基本保有自己的根据地外,多数杂牌军都离开了他们盘踞多年的地盘。失去了地盘,这些杂牌军经济上就必须依赖于中央政权。粮饷、械弹、兵员等都要靠中央政府接济,其独立性大大受限。

而战争带来的官兵的减员,又往往难以全数补充,特别是杂牌军本就没有什么储备的各级指挥官。

为了维持部队的战斗力,杂牌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量的黄埔学生源源不断地渗入进来,自己的部队的地方特色渐渐消失。,由于各级指挥权渐渐被黄埔学生所取代,很多杂牌军就这样被改造成了中央军或半中央军。

而对于很弱的小股军阀部队,最高当局则使用打乱建制和更换带兵官的方式硬性整编而将其吞并。要不就等杂牌军伤亡到一定程度后就乘机裁撤其番号,或将余部遣散、改编归并其它部队,空出的番号则由新编成的中央军取得。

最高当局这样的做的用意很明显,他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消耗和兼并,让大的地方派系遭到消弱,让一些小的地方派系渐渐不复存在。

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杂牌军越来越不愿意认真给武汉政府出力,特别是与中央军联合作战时,杂牌军和中央军之间经常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从而给了日本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更要命的是,在接连目睹了多只杂牌军的结局之后,地方派系的将领们,心中已经对军委会有了惧意!!

他们开始害怕和中央军发生任何关系,害怕来自武汉的官员,害怕见到中央军的高级将领,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人会拿着一大叠厚厚的文件出现,然后将他们多年积攒的家底侵吞一空!

在这样的一种情绪左右下,李品仙这个第4兵团司令等于就是被摆在火上烤!他一面要受着来自武汉卫戍司令部和武汉军委会的压力,一面还得照顾手下数支来自不同派系的杂牌军的感受,鱼与熊掌,你叫李品仙如何抉择?

台儿庄大战,由于有李长官这位杂牌军大佬坐镇,所以李品仙兵团的表现还算不错。到了黄梅广济之战的时候,由于黄浩然的部队是来帮李品仙兵团的,而且让李品仙兵团担任的不过是助攻任务,冲在最前面的全是黄浩然的嫡系部队第25集团军,所以这些杂牌将领也都没有什么话说。

但到了眼下的宿松黄梅之战,情况却变了!黄浩然这一次居然让李品仙兵团担任正面压迫第27师团的任务,却将自己的第25集团军全部转入二线休整!这在李品仙兵团的杂牌将领看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虽然和其他的黄埔系将领相比,黄浩然绝对是属于温和派。但他也有过在淞沪大撤退中和南京突围战中收编“地方友军”的“劣迹”,在芜湖的时候更是直接吞掉了川军一师之众!之后还从孙桐萱手底下拉走了曹福林的55军。

若是单纯从吞并杂牌军的数量来看,黄浩然的部队绝对可以在中央军里面排名前三!在黄浩然之上的就只有陈辞修和胡宗南。

不得不防啊!

所以从黄浩然的攻击命令下达到李品仙兵团部的那时候开始,第4兵团的这些杂牌军将领们就每天举行一次碰面会,讨论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个难关!

既不能得罪黄浩然,让武汉找到收拾他们这些杂牌的理由,又不能在作战中受到太大的伤亡,最好还能顺带着将日军第27师团给收拾了!

可这种三全其美的方法,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