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贩子(1 / 2)

开海 夺鹿侯 2746 字 1个月前

陈沐是觉得这种事,不论怎么劝杨应龙都没有用。

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呛,如果杨应龙只有三钱火药,逮着杨兆龙肯定一铳给他毙了。

要是六钱,就先毙杨兆龙再毙自己。

所以陈沐不想劝,只想让小舅子往好的方向,向前看看。

比方说……新明比播州有更大的发展。

其他的发展陈沐不知道,他也没打算让小舅子在那养袋鼠发财,那便只有钢铁了。

不过等杨兆龙回答他的问题时,答案差点让他气得掏铳把杨兆龙毙了——他问的是新明钢铁日产量几千斤。

这是个约数,他想听到几万斤甚至更多的答案,来让自己高兴高兴。

几万斤也不夸张,这个时代人们无法用金相学准确得知钢与铁的成分变化,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熟知其物理性质。

在这一语境下,陈沐口中的‘钢铁’,既为熟铁与钢。

广东一省课税反推年产量都在千万斤以上,因生产规模、生活水平、时代带来的管理模式限制,所有炉子一年都只烧百余日,而且这是课税反推,真正的产量陈沐无从得知。

单就他知道的,清远卫清城千户所下辖那座他曾带兵镇压、老白说好了他当千户那座归自己支配,结果因为吴桂芳把他调到香山黄了的铁山就绝对没交税。

结果杨兆龙这小兔崽子结结巴巴地说:“三,三四十斤?”

合着整个儿那么大一新明,年产量不抵南洋卫港一座高炉烧两天?

就算没几万斤、几千斤,这三四十斤也太不上心了吧?

可陈沐后来转念一想,就算杨兆龙是个糊涂蛋,可那边铁矿杨兆龙都没经手,那李化龙总不至于也糊涂,这么低的产量肯定是有原因的。

确实有原因,他们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铁矿并尝试加以开采,但储量最大的矿脉在沙漠里,周围没有森林树木,最近的林场在一百四十里外;海岸边上倒是也有铁矿,但那是开采量极少的河铁砂,杨兆龙说的产量就是这附近一个苗人村子的产量。

老铁匠用的是百炼钢的法子,渗碳、锻打脱碳,埋到土里个把月;取出来再渗碳、再锻打脱碳……重复好几遍,历时数月终于完成这道工序,一块可以用来夹锻的钢就到手了。

李化龙没有在新明兴建大型铁厂,他一边修路、一边给朝廷上表运骡马、一边鼓励在新明包下矿山的闽广商贾努力挖矿。

好在新明的铁矿成分要比国中许多硫铁好得多,干脆攒十天半个月就派一趟船队把存货拉回南洋卫港,算是短期内比较节省成本的做法。

如今有四个百户部的旗军专门保护这趟货运航线,每月运铁矿石与煤炭十二万斤有余。

没有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又没有足够的车马,纵然发现庞大矿藏也无济于事。

陈沐也认为李化龙的决策是正确的,在短期内将手上有限资金拿去修路,比造个炼铁厂划算。

否则有了炼铁厂,铁矿石运输条件跟不上产量才是真难受。

问题出现就是为解决的,道路、牲畜、炼铁厂这些东西在陈沐看来,对杨应龙不是难题。

决口上千次的黄河都难不倒赤县神州百姓,修条几百里长的马路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