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虽然很爽,也一时解决了曹操安抚部队、进一步扩军的燃眉之急。不过反扑肯定是很严重的。
代表邺城百官投降的杨修,最近就被无数同僚请托,请他仗义执言为民请命,让曹操收敛一点。
毕竟除了跟杨修一起献城抓审配的几个家族之外,其他朝中忠于袁氏的官员被株连得太多了。
冀州籍贯的官员更是直接看户口本按籍贯地排队屠戮,曹操这是压根儿要带着冀州世家连根拔起了。
非冀州籍的世家也被借故杀了一小半,人心之惶惶,可见一斑。
那些被清洗的家伙,死到临头时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曹操在跟袁绍翻脸之前,已经在兖州徐州和部分豫州建立起了自己的稳固统治系统,而且走的是唯才是举路线,曹操根本不缺人做官。
如果曹操只盯着冀州大家族杀,安抚好其他籍贯地区的人才,局面就可以控制。
杨修几次试图旁敲侧击劝曹操收敛,却终究是不敢把话说得太明。他心中也是悲愤不已,暗忖审配最后临死安排的计谋,果然还是没起到太大作用。
但军队和贫民非常拥护曹操,眼下邺城内有重兵压制,十几万正规作战部队看押八十多万百姓,那是无论如何都翻不起浪的。
最后,还是邺城内的三公中唯一还活着的、也是资格最老的太尉杨彪,实在忍不住暴脾气了,出面在一次朝议上直斥曹操滥杀无辜、大搞株连,实为聚敛和清除异己。
曹操自然是大怒,也如原本历史的惯性一般,差点要杀了杨彪。至于罪名么,当然是栽赃杨彪也勾结审配党羽。
最后,还是曹操嫡系阵营内部不少官员也跟着劝阻,加上此时已是战争结束之后半个月了,连曹操的首席文官荀彧都赶来邺城了。
荀彧见邺城的有钱人和世家被清洗的惨状,也是有些不忍和不支持的,他力劝曹操:
“丞相杨太尉数朝元老怀帝时便是朝廷柱石,若杀之,朝廷还剩下哪个怀帝时的三公重臣旧臣这只会给刘备更多的借口号召天下士人
丞相担心杨太尉坏事,先夺其职位,隔绝其交通即可。再让人假借杨太尉之意安抚狐疑,使他人不得借其名行事,万万不可造次滥杀”
在荀彧为代表的劝说下,曹操总算是止住了屠刀。决定再过一年半载,等个别的借口,把杨彪杨修父子一起干掉
抢劫屠戮完成后,曹操必须兑现诺言,并且按照他已经定下的路线,一条道走到黑,开始给邺城所有贫民登记造册分田地。
因为人口变少了,邺城里多占土地的世家豪强也都被端了,所以凡是拥有土地不足一百汉亩的冀州穷人,官府都可以发足一百汉亩,然后屯田。
汉朝一百汉亩才相当于后世三十亩不到一点,整个冀州剩下四百万人口,折合壮丁大约一百五十万。
也就是只要一亿五汉亩或四千多万现代亩的农田,就够所有百姓屯田耕种了。
而华北平原是自古就农业开发很彻底的地方,古代耕地面积甚至比现代还高现代城市和工业用地增加了,占用了耕地,后世的河南省就有一亿二亩的耕地,河北省也有一亿亩。
当然了,现在曹操控制的冀州,不能简单等同于后世的河北,因为幽州和中山、常山都被刘备攫取了。
但就算是大半个河北,而且是纯平原的那大半个,休耕轮作都够四百万人、人人耕者有其田了。
剩下那一小半没有被端掉的豪强,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依然被保护,但因为人口减少,也找不到多少佃户来种他们的田了,穷人都宁可直属于朝廷屯田。
不当兵的人要缴一半收成纳税,当兵的么就自己种田自己吃,不用上缴,但战时要打仗。
曹操手下的行政官僚系统开始全速运转,疯狂清查人口、分配田地。
曹操麾下的军队系统,也必须为行政系统保驾护航,在这个过程中干掉各种反抗的刺头。反正冬季农闲,百姓不忙,军队也闲着,正好做这种事情。
邺城周边乃至整个魏郡的分田,在十一月底之前就结束了,随后要波及整个冀州。
曹操打算将来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州,主要是刚建立统治不久的青州和豫州,各种巧立名目找借口没收田地、分给穷人、扩大统治税源。
至于兖州和徐州,倒是不需要怎么费手脚。因为兖州是曹操的老巢,屯田多年了根基比较好,也没有世家豪强敢在曹操脚下搞事情。山阳郡李典家族算是兖州最大的豪强了,但是已经以另一种方式成了曹操的打手,也就无所谓了。
徐州则是早年被曹操反复屠,富户都不存在了,现在人口依然没恢复,人少田多,绝对够所有劳动力满负载耕种。
为了深化分田,也为了更好的稳固统治,这个过程中曹操还做了一点小动作
把冀州这边的分田工作落实下去之后,他立刻借口邺城太过靠近跟刘备接壤的边境地带,同时太行山险要之前都被刘备抢了。
加上邺城围城过程中损害过大过于残破,所以不适合再作为大汉的临时都城。
曹操下令把皇帝迁到黄河南岸、但离冀州也不算远的鄄城。
历史上,鄄城这地方也曾经在曹操挟天子至许昌后,被袁绍主动提议作为皇帝的临时落脚点,反对定都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