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章 两边都卖(1 / 2)

或是朱祁镇这辆马车太不起眼,让人丝毫无法将其与住在皇城内的那位一国之君联系在一起。

朱祁镇被外面这番动静惊醒,招来金英一问,有些吃惊。

国舅

钱家不是一向在外谨小慎微,不应该会做出这等事情啊。

再仔细想想,不对啊,钱家的几人,不是在当值,就是在讲武堂入学,不该出现在在这啊。

有人上前稍一打探,问清楚了对面人的来历。

金英小跑到车窗边,小声说到:“陛下,对面是贵妃娘娘的内弟周寿。”

朱祁镇一愣,周寿

是周家,不是钱家。

紧接着,他像是想明白了什么。

“陛下,要不要老奴上前”

金英在一旁说道。

“无需和他们纠缠,避开他们。”

朱祁镇放下帘子,里面冷冷传出声音。

马车避让一边,金英看着那群兴高采烈,大、大模洋洋的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一回头,金英吓得差点把舌头给咬了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刚刚掀下去的帘子又被陛下掀开。

朱祁镇面无表情的看着那群人远去,嘴里好似在念叨着什么。

金英离得稍近,听了个模模糊糊。

“国舅,国舅”

待马车进了宫,朱祁镇在暖阁简单用过饭后,便继续看起来了奏章。

金英如往常一般站在一旁候着。

“金英。”

朱祁镇头都未抬起,突然开口道。

“老奴在。”

金英一个激灵,赶忙答道。

“去查查那个周寿的底,对了,还有周家。”

朱祁镇云淡风轻说到。

“老奴知道了,老奴这就去办。”

说罢之后,金英便匆匆退下。

朱祁镇继续看着奏章,时不时朱笔批上几句。

这一看,便是一個多个时辰过去了。

朱祁镇抬起有些发酸的脖子,看着那桌上还未看过的厚厚的一堆,暗暗叫苦,想着怎么还有这么多。

看着这每日简直要命的奏章,朱祁镇只觉得心力憔悴。

老祖宗还是厉害啊,也亏得太祖能做到天下无论大事小事,皆决于上。

这工作量,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

他不知一次想着,要不要给内阁扩充一下权力,毕竟,每日这般的工作量,他怕自己过劳死啊。

虽说内阁得了票拟权,但还是没能摆脱先前的拘束,与日后宰辅的地位还差的远呢。

比如在规制上,如今的内阁首辅还是由吏部左侍郎曹鼐担任,内阁的其他辅臣,也多事一些品极不高的翰林担着。

曹鼐这个吏部左侍郎也算是位高权重,但他的上面,光是品级比他高的还有都不止一只手

更别说,邝埜,王佐,金濂这一个个的

朱祁镇想着是不是该加重一下内阁的权柄,但又怕这拿捏不好,反倒是内阁权重,制约了皇权。

毕竟,日后可还有杨廷和,张居正这样的人摆在后面。

罢了,罢了,朱祁镇喝了口茶,摇摇头,此事,还得考虑思量再三。

“金英还没回来吗”

朱祁镇想着金英一去这么久,怎么还没个消息。

正说着呢,说曹操,曹操就到。

金英回来时拿着本小册子,这上面记载的都是近些日子周家的一举一动。

朱祁镇翻阅之后,没露出什么别样的表情,只是说了一句风牛马不相及的话:“让人去坤宁宫传话,说是母后多日不见深哥,怕是想深哥了,让皇后带着深哥去母后那,朕的话,等朕将这里的事情处置完了再去。”

“是”。

一旁伺候的小宦官快步下去传话。

“去礼部和兵部,将金濂和邝埜两位卿家传来。”

朱祁镇将册子放在一边,揉了揉眼角。

司礼监的人到户部传人的时候,金濂已然知道陛下传他为了什么。

等到了金水桥的时候,恰好遇见了从兵部过来的邝埜。

“邝公。”

“金公。”

二人见面寒暄几句,便一并朝着暖阁走去。

“看来陛下将你我传来,怕是要问与瓦剌,鞑靼和谈一事了,不知道此事礼部谈的如何了。”

邝埜边走边笑着说道。

金濂显得心情不错,“多亏了我大明占了一场大捷,实不相瞒啊邝公,礼部这,占据上风,这都多少年了,都没谈过这么舒服。”

“真的老金,你好好说说,这舒服是这么个舒服法。”

邝埜一脸的惊奇。

“那是自然,老话说的好,战场上打不赢,再怎么谈都没用,自古以来,城下之盟能好到哪去挟大胜之威又能差到什么地方”

金濂笑眯眯说到:“这瓦剌,鞑靼现在是求着我们大明,他还敢像往年那般,动不动就甩脸子,掀桌子

反了他了,要是太宗年间,要是敢说个不字,太宗第二天就敢待人把他给平了。

我给你说啊邝公,这瓦剌,鞑靼一开始还拿着捏着,结果呢

礼部不吃这一套,晾他个两三日的功夫,先急得是他们。

这两三次下来,这帮鳖孙慌了,还不得老老实实坐着。

再说了,这条件都死陛下开的,又不是我礼部张的嘴,妥不妥的和礼部有个什么关系。”

这下子,邝埜也乐了,“是的是的,是这个道理。”

二人一到暖阁外便有人进去通报。

很快,有小黄门出来笑道:“两位老大人,陛下有请。”

二人进殿以后,行了礼,朱祁镇赐座上茶之后

才步入正题。

“金师傅,礼部和瓦剌,鞑靼的和谈,谈的如何了。”

金英起座欠身回答,给朱祁镇做起来汇报。

瓦剌和鞑靼,对赔偿金银还有归还人口一事倒是答应的痛快,没什么推三阻四,显得到有些诚意。

鞑靼那,关于脱脱不花承认大明宗主国,去帝号的事答应的也是利落,说是脱脱不花来的时候就答应了,以后自称鞑靼汗。

还有大明对漠南蒙古,河西之地的领土要求,鞑靼部都没有异议。

毕竟这些地盘要么在瓦剌人手里,要么已经被大明实际控制,都和鞑靼没什么太大关系。

所以啊,鞑靼答应别人的东西倒是答应的爽快,甚至暗中表明,若是瓦剌不肯归还河西之地,鞑靼愿替大明夺回这些地方。

瓦剌对漠南倒是没什么话说,毕竟这已经在大明手中了,瓦剌两三年的功夫也无力做些什么。

至于河西之地,两边谈了数次,瓦剌的态度,也是一次比一次软化。

金濂可以断言,瓦剌对河西之地虽是看重,但也没到非他不可的地步,之所以咬住不放,不过是多加些条件罢了。

当然,谈判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马匹的问题上,瓦剌,鞑靼罕见的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他们都清楚,若是明国借此训练出强大的骑军,对谁而言,都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