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招安郑芝龙(1 / 2)

原兵部尚书崔呈秀,调任新设立的商贸部尚书。

崔呈秀可是阉党五虎之首,现在从兵部尚书的位置挪到了商贸部尚书,这等于崇祯砍掉了阉党伸向军队的手。

其实这对阉党来说是好事,没有兵权的阉党,才不会对皇帝造成威胁。

没有威胁的阉党,皇帝才不会时刻想着除之而后快。

东林党钱谦益任商贸部都御史,专职监督之责

支持开海开边的阉党,在新设立的商贸部获得了主要职位,反对的东林党和晋党,获得了监察,或者副职。

考虑到是商贸部是初开,崇祯给商贸部定了一个本年最低税收目标,两千万年白银,否则罢官夺职。

抢到商贸部职位的人,以为抢到了肥差,这下他们开始冒冷汗了,可他们已经上了崇祯设计的“贼船”。已经下不来了。

想要保住官职,只能加油干。

谁还要走私,那就是要毁了自家的前程,不管是谁,都必须痛下杀手。

反正东林党和晋党已经被得罪死了,还有什么不敢下手的。

招安一个海盗,在朝廷没有掀起一点浪花,甚至都没有人在提,一个区区的游击将军,在那些文臣眼中,就是一个小虾米的官职。

再说,阉党和东林党斗争已经白热化,双方都不会去关注这次招安。

他们不知道,这将是反对者的绞索。

如何找到郑芝龙,并取得他的信任,可是让李安邦有点伤脑筋。

在明朝年间倭寇横行于广东、浙江沿海等地,可谓是一个大的乱世,而在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戚继光、朱执等一些抗倭英雄,也出现了一个黑道教父、海盗王,在统治着海上的贸易往来,这个海盗王就是汪直。

汪直最后在胡宗宪的劝说下,主动接受朝廷招安,结果却被嘉靖下令处死。

其实汪直的下场已经是必死的局面了,原因有两点:

一汪直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和大批海盗供其驱使,而且在海外还有根据地,即便汪直投靠了大明朝,他仍然游离于体制之外,只要跑到海边上了船,皇帝法令无奈何。

二:汪直一旦接受招安,这股巨大的海上力量如果投向皇帝,那么沿海士绅豪商的利益将会大损,海上贸易将受到严格的监督,于是这些人想尽一切办法,力求置汪直于死地。

所以皇帝要杀他,江南士绅豪商要杀他,跟他无关系的人不会保他,他非死不可。

现在是朝廷党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现在还无暇顾及招安海盗一事。

崇祯和李安邦成功地利用党争,把招安一事给定了下来。

前车之鉴,想要招安郑芝龙,还要花费一番口舌,但李安邦有办法。

跟随李安邦进京的有十几条飞剪船,现在他们又派上了用处。

他们将带着几十分告示,到杭州、南京、福建等地去张贴。

告示的内容就是皇帝已经下旨招安郑芝龙,请郑芝龙于崇明岛接旨。

崇明岛位于长江的出海口,是一个泥沙冲积岛屿,晚明时期,就是郑芝龙海盗集团的基地之一。

李安邦把接旨的地点安排在崇明岛,就是想让郑芝龙放心,皇帝是诚心招安,没有算计他的意思。

运河行船,好处就是平稳,补给也极为方便,沿途还有不少热闹非凡的码头和集镇,坏处就是速度比较慢。

在崇明岛的郑芝龙得到了朝廷将要招安的消息。郑芝龙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参会的是十八芝的各头目章节后有名单。

有的人坚决反对招安,有的愿意接受招安。

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如同历史上一样,海盗内部因为朝廷的招安分裂了。

以郑芝龙为首的招安派,和以刘香为首的反对派,历史上,就是招安派把反对派全部剿灭。

李安邦的舰队到达杭州的时候,郑芝龙亲自来了。

既然郑芝龙如此知情识趣,李安邦也不想摆什么钦差的架子。

“快邀请郑将军上舰。”

李安邦在船舷亲自迎接。